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、温暖的桌子
(资料图)
九月临近,许多学生已经收拾好了行李,准备步入自己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。
然而,就在这即将开学的关头,重庆女孩佳佳(化名)的录取通知书,却突然不翼而飞。
令人震惊的是,偷走通知书的不是别人,正是佳佳的亲生母亲。
事情,还要从今年的7月26日说起。
那一天,是17岁的佳佳实现梦想的日子。
对舞台艺术充满热爱的她,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
佳佳报考的是中戏的戏剧教育专业,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招生简章,这个专业并不是艺考专业,换句话说,她是完全凭借文化分数考进去的,可以说是相当优秀。
孩子考取理想的学校,原本放在任何家庭里都应该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。
然而,佳佳的母亲却没有半点为女儿开心的意思。
原来,她很久以前就已经为佳佳规划好了“完美人生”,希望她一辈子留在重庆,成为一名老师,过上平凡而稳定的生活。
可现在,自己亲手养大的女儿,居然胆敢不听自己的话,坚持要去北京上大学,这还了得?
于是,填写志愿期间,她们爆发了许多次争吵,无论佳佳如何哀求、争辩,她都不为所动,千方百计地阻挠佳佳报考中戏,要求她填报重庆本地的学校。
最终,佳佳只能偷偷溜去网吧修改志愿。
明明是选择自己的今后人生路的关键时刻,却要像做贼一样防着家人,对一个17岁的女孩来说,这是何等的心酸?
随着通知书的到来,佳佳本以为“生米煮成熟饭”,母亲也不会再闹。
但万万没想到,她还是低估了母亲的固执和控制欲。
在距离入学只剩11天时,母亲报停了佳佳的手机号,并且将她的通知书、各类证件和银行卡全部偷走,只留下了一张写着“对不起”三个大字的纸条。
慌乱的佳佳马上联系妈妈,得到的却只有冰冷的关机提示音,就连一众亲戚也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。
见过太多“釜底抽薪”的诡计,可亲生母亲对女儿用,还真是头一回见。
自己最看重的梦想遭到最亲近的人的扼杀与背叛,我无法想象,在看到那张纸条时,佳佳的心情到底有多么冰凉,多么绝望。
事实上,母亲已经不是第一次掌控佳佳的人生了。
在《人物》杂志的采访里,佳佳曾提到过,母亲对自己的生活几乎是全方位的掌控。
她不准佳佳住读,不准佳佳吃学校食堂的饭菜,经常辱骂殴打佳佳,即使学校离家很远,她也要在学校边上租房子陪读。
生在重庆,她却不允许佳佳吃一点辣,也不允许佳佳和朋友出去玩,导致整个初中佳佳都没有再交朋友。
在母亲无死角的控制和监视之下,佳佳前17年的人生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、战战兢兢,只要待在家里,她就会神经紧绷。
母亲本以为自己“为女儿而活”的付出能得到女儿的理解,可女儿却做梦都想逃离她的掌控。
目前,佳佳已经通过网友的帮助联系到了中戏招生办,对方明确表示特事特办,只要她报道那天准时到校就可以了。
佳佳的故事看似暂时有了一个好的结局,但看完整件事来龙去脉的我,心里却还是无法平静。
在小红书的原贴里,佳佳曾阐述过母亲不愿意让自己去上中戏的几个理由:
“离家太远”、“戏子不上台面”、“当老师不用看人脸色”......
这三条理由,看上去言之凿凿。
可仔细一想,这里面的任何一条,有问过佳佳的想法、考虑过佳佳的感受吗?
这位母亲口口声声说着爱女儿,但从头到尾,我看见的都只有满满的控制欲,体会到的也只有荒诞和溺水般的窒息。
不光是我,在新闻评论区里,你也能看到无数愤怒的网友对佳佳母亲的口诛笔伐。
明明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女儿商量,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了扣留证件然后失踪这种最极端的办法?
明明女儿已经是即将成年人的年龄,为什么还要把她当成襁褓中的婴孩一样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?
她自以为用心良苦,却只是感动了自己,留给女儿的只有崩溃和挣扎。
其实不仅仅是佳佳的母亲,很多中国父母都是这样,把自己的掌控欲,错当成了爱和教育。
嘴上说着“为你好”、“我爱你”,心里想的却是“这样做”、“听我的”。
控制欲,就像是一条未曾剪断的脐带,会给孩子的一生都系上最沉重的枷锁,也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。
父母的控制欲,对孩子来说究竟有多可怕?
在各个网络平台上,吐槽父母控制欲过强的帖子,数不胜数。
在那些帖子里,你能看到无数孩子和曾经的孩子的痛苦和绝望。
“小时候以为长大了就好了,长大后觉得可能只有死了才好吧。”
“把父母哄得开开心心的,心里却难受得揪成一团,跟他们说话有时想自杀。”
“转头控制自己生下的儿女,仿佛是握住了最好的筹码,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撕扯中碎裂。”
“我今年34岁,已独立生活了10年,但至今听到父母喊我的名字,我仍然会感到恐惧。”
所有这些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,其实都存在着共同点。
在他们那个年龄,大多数没有反抗的能力,于是只能忍受父母不断地入侵。
因为父母替他们决定了一切,所以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愿望,去过自己根本不愿过的人生,期待着有朝一日毫不留恋地逃离,却无人理解他们的恨。
在父母无死角地监视之下,他们甚至连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都没有,于是只好伪装自己的情绪,把所有的崩溃都藏进心底。
长此以往,他们的精神也变得匮乏贫瘠,只能看着自己一步步陷入到抑郁和濒临崩溃的地步,却又无可奈何。
心理学家李雪说过一句话:“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,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,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。”
而被父母的控制欲入侵的人生,也不仅仅是最痛苦的人生,更是最危险的人生。
由于和父母实力上的差距,在叛逆和反抗中受伤的往往是孩子,最终他们只能不断地向内攻击自我,甚至走上极端去发泄心中的恨意。
比如那位在30岁选择自杀的研究生杨元元。
在生前,她的母亲一直在插手她的人生规划,不停地让她改志愿、换工作,阻挠她的社交,甚至女儿去哪里上学,她都要跟去宿舍与女儿同住。
在母亲畸形到变态的掌控之下崩溃的她,最终在留下一句“我想活出我自己的样子”的遗言之后,决绝地在盥洗室里自缢身亡。
无独有偶,今年年初,一位23岁的女孩因为被母亲长年累月地逼婚而崩溃,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
还有2020年5月,山东一位15岁的女儿,因为受不了母亲长年对自己的掌控和严厉的管教,亲手用绳子勒死了母亲。
纵观这些悲剧事件里的父母,在他们看来,自己是在为孩子铺设通向美好未来的轨道,却从没想过在孩子眼里,他们早就已经化身成了吞噬他们未来的巨兽。
鲁迅在《随感录》里写过: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作人,长大以后也成不了人。
那些由控制欲带来的,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压力,就像蛊毒一样在孩子的身体里生长,终有一天会爆发开来,将他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《奇葩说》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辩题: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,你要定制吗?
这期节目里,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黄执中。
他说:“什么是完美人生?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,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。”
而很多充满控制欲的父母“为了孩子好”的行为,恰恰就是剥夺了孩子所有的选择权。
他们希望孩子能够“完美”,却忽略了有选择实际上也是“完美”的一环。
孩子成长的过程,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。这一路上,遭遇挫折也好,不慎碰壁也罢,都是孩子做出选择,逐渐成熟的机会。
所以,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一堂课,就是放手和成全,把做选择的权利还给他们。
在把他们当成儿子/女儿之前,他们首先理当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。
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前,我们首先应该认为他们是独立的个人,而不是谁的孩子。
爱的本质是尊重,而非控制。
我们给了孩子生命,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控制孩子的人生。
真正的父母之爱,应该是及时地牵好手,也适时地放开手。
PS.碎片化时代,更文不易,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【赞】+【在看】,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!
◇ 参考资料:
百家号:
@人物《妈妈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》
@洛洛神侃《为阻止女儿上中戏,亲妈偷走录取通知书后失联,女儿崩溃求助网友》
抖音:@云上深夜快递
微博:@齐鲁晚报
看更多走心好文章
请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★关注桌子
推荐阅读(点击蓝色小字即可):
《妻子欲当网红,丈夫一怒之下砸了家:真相,细思极恐……》
《江西男子结婚16年,3个孩子都非亲生:劝他“原谅”的人怎么想的?》
本文编辑:Suncandy,排版:造梦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。
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。我是桌子,谢谢你的阅读。
标签: